11月7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主办的2025ESG大会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场“ESG赋能产业发展”分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主持。在分论坛中,各界人士从政府实践、产业应用、标准制定、出海策略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前沿见解,为推动ESG融入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促进ESG在政府与产业中广泛落地
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冠新介绍了ESG在北京市政府采购中的试点实践。陶传进教授在点评中指出,李冠新主任的报告以“非常简短精悍”的方式,回答了企业推动ESG能否获得实际好处的问题,尤其在物业招标中先行先试,能让公众对ESG中的“S”(社会)维度产生直观感受,形成“选择性激励”。李冠新表示,前期调研发现95%的政府采购领域市场主体对ESG不了解,北京市已在物业和政务云采购项目中率先引入ESG评审加分和定标条款,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未来将持续深化这项工作,助力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局副局长楚同军介绍,北京经开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迅速。经开区以惠企政策+技术指导和专业帮扶组合向企业提供创绿服务包,已形成全链条绿色生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00亿元,聚集了众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辛斌说:“做一个好的ESG绩效的公司,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个叫实践筑基,也就是你要练好ESG的基本功;第二个叫披露显质。”辛斌指出,现在ESG是“必答题”,不管是链主企业、供应链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需重视ESG披露,而国内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比例和鉴证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推动ESG在实践中提质增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孙忠娟分享了ESG标准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孙忠娟介绍,国内外ESG标准化工作已从多元并存走向整合兼容,中国在ISOIWA48框架参与中占比位居全球前三,主动融入甚至引领国际ESG标准。从理论逻辑来看,ESG标准重塑了企业成本收入逻辑,从简单线性转向循环体系,通过价值协同模型实现多方共赢。实证检验则表明,母公司ESG表现对海外子公司绩效有正向影响,ISO14001认证能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采用GRI标准的企业在财务表现上也有显著优势。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许潇潇表示,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当地法规要求、客户ESG条款、金融机构环境社会影响评估等多重压力,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已成为融入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必然要求。许潇潇介绍,中国民促会将打造全球社企对话行动网络,从意识、能力和影响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助力,成为企业与外部相关方对话的桥梁、国际合作的枢纽和全球发声的平台。
中国电子商会ESG业务负责人陈登立从挑战、治理和披露三个维度分享了ESG助力企业出海的观点。陈登立通过货物贸易出口、服务出口、对外直接投资等数据说明中国企业出海的强劲趋势,指出ESG内涵是可持续发展旗帜下企业行为的社会共识,其一体两面,既与联合国SDGs相关,也可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企业出海面临标准壁垒、数据隐私、合规运营等多方面ESG挑战,需从理念、制度、资源和行动四个方面入手,做好ESG治理与信息披露,避免选择性披露,提升企业竞争力。”陈登立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评价中心研究员潘娜发布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报告》。该报告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对中国296个城市进行了ESG能力评价,旨在揭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该报告为城市ESG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助力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
探索ESG赋能企业出海的更多面向
“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的圆桌对话上,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高燕从化工行业角度分享了ESG实践。高燕表示:“我们化工行业也是在ESG践行方面受到了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并强调化工行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应对ESG挑战,建议企业从战略层面落实ESG,提升核心竞争力。
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合伙人文启斯认为,ESG与企业融合需一步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准则虽不成熟,但有前期基础,且强制执行范围可控制,会在试错中不断完善。他指出,会计准则从分散到统一经历了漫长过程,而可持续发展准则起点即是全球协同,未来有望逐步走向规范。
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国际仲裁与调解研究院秘书长陈晓旸表示,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ESG风险源于制度发展、区域不平衡等因素,欧美国家规则从自愿转向强制,社会组织和政府机关介入力度加大,供应链管制也日益严格。企业需提前做好准备,加强体系和能力建设,前期做好扎实工作,避免项目面临查封冻结等风险。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中诚信国际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副教授张英杰表示,ESG的核心是治理架构,企业要认识到ESG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是全球对话的机制。企业出海需了解ESG相关议题,借助第三方力量和当地机构降低风险,决策者要谨慎求证,充分应对复杂问题,通过市场化形式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策御国际品牌传播与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杨伯宁聚焦品牌传播与ESG的结合。杨伯宁指出:“品牌信任度里面很重要的现在在中国出海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和ESG有关的。”他建议企业通过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传播策略,构建长期品牌信任。
圆桌对话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可持续发展部主任,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的主持和引导下,五位嘉宾从合规、评级、法律、产业与传播等多维度,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坚实的策略支撑与风险预警。
陶传进在总结中精炼地指出,ESG的核心在于“环境”与“人心”。他强调,企业出海要践行ESG,前提是在国内先学会;而学会的关键,在于超越单纯的商业算计,真正回应社会与人的诉求。
此次分论坛通过多角度探讨,充分展现了ESG在赋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实践路径和战略思考,有效助力各界形成协同力量,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转载自【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