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主办的2025ESG大会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高峰论坛上,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分享了北京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思考与愿景。

在霍学文看来,发展绿色金融,首要任务是扎实做好顶层设计,既要明确“往哪走”,更要保障“走得稳”。基于此,北京银行始终将绿色金融作为重大战略,紧跟国家和首都政策引领,从制度、组织、考核三个维度探索发展道路。
战略定位上,北京银行制定了《北京银行ESG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北京银行绿色金融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25-2027年)》,坚定绿色发展指导思想,从机构设置、资源倾斜、方案打造等各维度明确工作方向;组织保障层面,北京银行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更名为董事会战略与社会责任(ESG)委员会,突出ESG职能;总行设立绿色金融业务专职管理部室,分行成立绿色金融专职团队;考核导向上,霍学文介绍:“我们加强‘3E’(EVA、ROE、ESG)考核评价,明确将ESG纳入考核,对绿色信贷业务给予风险权重优惠、经济资本倾斜,以真金白银的资源投入,强化绿色发展鲜明导向,让做好绿色业务有动力、做优绿色产品有激励。
面对多元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需求——高碳企业需“转型资金”、环保企业需“创新支持”、小微企业需“轻量化服务”、个人客户需“绿色生活场景”。霍学文提出,金融机构不能用一套方案服务所有客户,需以产品创新破解痛点,以专业能力匹配需求,推动绿色金融从“标准服务”变为“精准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一是以专业能力精耕绿色产业。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等六大领域,并把握传统产业低碳升级新需求,推动发电、石化、化工、建材等八大行业能效升级和低碳化改造;二是以全量资源支撑绿色融资,发布“绿融+”品牌,搭建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生态圈的“点、线、面”立体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个人金融产品绿色创新,打造“碳中和”主题理财产品,成立绿色汽车金融中心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三是以创新效能激活绿色市场,推出“无废贷”“节水贷”“绿棕贷”“京行绿e贷”“绿电贷”等创新产品,并落地多笔行业首创性业务四是以金融科技强化数字赋能,对内打造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对客打造企业碳账户系统,结合企业碳排放数据构建客户环境表现画像。
霍学文强调,ESG的核心是责任,更是共赢,推动可持续发展并非一家银行、一个行业能完成,需与绿色发展利益相关方深度合作、多元化合作、常态化合作,构建和合共生、价值共创的绿色金融生态圈,让绿色金融从“单点发力”变为“众人拾柴”。
霍学文具体介绍了北京银行的实践路径。其一,加强集团联动:整合集团金融牌照,推出ESG理财、ESG投资、绿色投资、绿色基金等一揽子创新产品,凝聚金融合力。积极开展与外资合作,借助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在ESG领域的领先经验,提升自身ESG组织架构建设水平,促进绿色金融转型,完善集团整体ESG评估体系;其二,加强产业联合,深度参与产业标准定制,推动建立细分行业低碳技术规范等,联合地方政府试点“标准+金融”联动机制,形成“标准牵引-金融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其三,加强平台联建,依托政府主导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制定绿色技术评估标准并建立绿色项目库,金融机构设计差异化融资解决方案,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核验项目环境效益并建立“白名单”企业增信机制。
最后,霍学文用北京银行的企业精神“真诚所以信赖、专业所以卓越”与大家共勉:“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真诚的担当,扛起服务‘双碳’目标的责任;更需要专业的能力,以创新破解难题、以协同凝聚合力。”
转载自【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