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

收藏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2025ESG大会】曹建明:以ESG重塑经济韧性 共筑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可持续未来

  发布于2025-11-12    

11月7日,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主办的2025ESG大会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高峰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与现场嘉宾共同探讨人类共同面对的可持续发展命题,深刻回应时代之问。

在谈及当前全球发展形势时,曹建明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地缘冲突与公共卫生风险交织叠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经济韧性”——即一个经济体抵御冲击、快速恢复并持续进化的能力——正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生命力的核心标尺。

对于ESG理念的时代价值,曹建明认为其已超越企业社会责任范畴,成为重塑经济逻辑、增强系统韧性的制度性基础设施。曹建明强调:“在这一历史性转折点上,ESG理念通过环境风险管理、社会责任履行和治理机制优化,推动经济从‘脆弱增长’迈向‘可持续繁荣’。”

曹建明提到,多国已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推动的ISSB标准正构建全球统一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他着重阐述:“从‘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到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再到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中国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曹建明表示,中国企业也正经历深刻的绿色转型。他进一步指出:“从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低碳化升级,到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金融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战略规划、生产运营和价值创造全过程。这不仅是对外部监管要求的响应,更是对未来竞争力的主动布局。今天的中国,已有大批企业走在全球ESG实践的前列,成为推动绿色变革的重要力量。”

不过,曹建明也清醒指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挑战。他坦言:“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非坦途。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壁垒、资金缺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演变的当下,多边合作面临严峻考验。越是如此,我们越需要坚持对话与合作,越需要打破壁垒、凝聚共识,构建更加包容、公正、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

基于此,曹建明在大会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推动ESG从“合规披露”向“价值创造”跃升。曹建明表示,要鼓励企业将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将社会价值量化管理,将治理效能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加速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曹建明认为科技是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关键,要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循环经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示范项目走向规模化推广。

三是,深化全球协作,共建开放包容的可持续生态。在曹建明看来,可持续发展需跨国界、跨行业、跨领域协同推进。“我们应加强政策沟通与标准对接,推动建立基于ESG的绿色贸易与投资互认机制,促进绿色资本跨境流动,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伟大远征。它不仅需要理性的制度设计与技术创新,更需要坚定的价值信念与人文关怀。曹建明发出呼吁:“要以ESG为支点,撬动经济系统的深层变革,不仅追求增长的速度,更锻造发展的韧性;不仅应对眼前的挑战,更奠基长远的文明转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繁荣。”

转载自【央视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创作者本人,不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的观点和立场。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我们!